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学生实习实训改革创新优秀案例——机电一体化专业“海尔智家 ”实习基地创新案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8:21:32 来源:  浏览次数:

【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院选送典型案例入编(2025.10)】


学生实习实训改革创新优秀案例

——机电一体化专业“海尔智家 ”实习基地创新案例


一、困境:校企“最后一公里 ”难题

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是你就站在我面前,我却不需要你。 ”这句话,恰似 当下智能家电行业技能型人才供需失衡的生动注脚。

当前,智能家电产业正加速向数字化、智能化深度转型,市场对掌握PLC 编 程、工业机器人调试、智能产线运维等核心技术的技能人才需求持续攀升,缺口 日益凸显。但学校实训设备的更新迭代速度,却远远跟不上企业生产线的升级步 伐—— 这直接导致学生实习多停留在 “走马观花 ” 的观摩层面,难以深度参 与核心流程、熟练掌握关键技术,最终陷入“毕业即失业 ” 的尴尬局面中。

与此同时,以海尔智家为代表的智能家电制造企业,也普遍面临 “招工难、 培养周期长 ” 的现实难题。新员工从入职到独立上岗,通常需要3-6 个月的系 统培养,这不仅大幅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,更进一步加剧了校企人才供需的 “断层 ”,最终形成 “企业急缺适配人才、学生难达上岗标准 ” 的双重困局。

二、破局:校企牵手,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

2020 年初,位于武汉沌口经济开发区的海尔工业园区负责人主动到访学校, 寻求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深度对接,以“培养能解决真实生产问题的实战型人才 ” 为核心目标,共同开启了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之旅。双方摒弃“企业提供场地、 学校输送学生 ”的浅层合作思维,成立专项工作组,制订了以“人才共育、基地 共建、师资共培、成果共享 ”为核心的改革方案,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、技术标 准、岗位需求全面融入教学全过程。

(一)订单班先行,实现“入学即入岗,毕业即就业 ”

2021 年 9 月,首个“海尔智家订单班 ”正式开班。与传统班级不同,订单 班创新实行“校企双班主任 ”协同管理制——企业班主任深度参与学生管理,与 学校班主任分工协作、互补发力。课程设置除传统专业课外,还增加了企业订制 化课程,实训项目直接对接企业的热水器智能装配线、热水器质检统调等岗位任 务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理论知识,更能定期进入企业参与轮岗实习,毕业后 直接进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,实现“学习-实习-就业 ”全链条的无缝衔接。

图 1、陈向斌副校长与企业领导签订一期校企战略合作协议

图 2、校党委书记徐兵与海尔热水器公司签订第二期校企合作协议

图 3、首届海尔班合影

(二)师资共培,打造“双师型 ”教学团队

“教师先当学徒,才能教出工匠。”为解决学校教师“企业经验不足 ”的短 板,学校在企业建设了“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”,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 线顶岗实践 2 个月,参与智能产线升级、设备改造等项目。同时,企业选派 5 名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导师,定期进校园开展实训教学、指导学生毕业设计;聘请 企业技术总监担任产业教授,牵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、开发实训课程,将行业前 沿技术和岗位最新需求“带进校园、融入课堂 ”。

图 4、夏光蔚校长为企业导师颁发聘书

图 5、祁旭东院长助理和企业人力总监为企业教师实践流动站揭牌

(三)供需对接项目引领,提升育人“硬实力 ”

2022 年,学校和企业联合申报并获批第二期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—“校企同频、园院共育 ”定向人才培养项目。以此为契机,企业对学校实训室 进行了全面升级,配备了与企业同步的 PLC 控制柜、工业机器人、智能检测设备, 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完成从“零件装配-系统调试-故障排查 ”的全流程实战训练。 同时企业面向实习生精心打造“菁英训练营 ”计划,安排学生在十余类技术岗位轮岗实践,并遴选表现优异者进入“菁英计划 ”,纳入企业技术后备人才进行定 向跟踪培养。

基于前期扎实的合作成效,2025 年学校和企业再次携手,成功申报第四期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“就业实习基地 ”项目。五年来企业共接收并培养了 150 名实习生,其中80 人直接入职合作企业,岗位适配率达 100%,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高效衔接。

图 6、校企合作联合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(2023.4)及证书

图 7、企业为优秀实习生颁奖

图 8、专业教学团队参访企业及实践

(四)双向赋能协同服务,激活合作“新动能 ”

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聚焦于人才培养,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,为企业提供 “技术反哺 ”。依托优质师资,学校为企业开展了 3 期技术员技能提升培训,内 容涵盖“设备保养与维修 ”“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 ”“模具加工 ”等关键领域, 累计培训企业员工 30 余人次,有效提升了企业一线技术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。这种“学校为企业育才、企业为学校赋能 ”的双向服务机制,推动合作模式 从“单向输出 ”变成了“双向共赢 ”,持续为校企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图 9 、校企合作双师技能人才培训开班

图 10 、校企双导师团队生产现场交流学习

图 11 、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

三、蜕变:改革赋能,收获育人与产业双丰收

经过五年改革实践,校企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:

(一)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,实现“毕业即上岗 ” 无缝衔接订单班作为校企合作的核心载体,成效尤为突出。订单班学生就业率连续三 年稳定保持 100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企业满意度从改革前的 72%跃升至95%, 核心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精准匹配企业需求—多名学生入职后 3 个月内即成为车 间技术骨干,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。此外,订单班学生在全国职业 技能大赛、行业专项竞赛中屡获佳绩,人才培养成效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不仅为学 校赢得荣誉,更让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,形成“招生- 培养-就业 ”的良性闭环。

图 11、校企合作成果被新闻媒介热点追踪报道

图 12、校企合作专业师生团队参加行业技能大赛

图 13、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团队获行业技能大赛奖项

图 14、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团队获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奖项

图 15、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团队获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奖项

(二)合作机制持续优化完善,构建“长效化、可复制 ”合作生态

在五年实践中,校企双方不断探索创新,逐步构建起 “订单培养 + 项目共 建+ 师资共培 ” 三位一体的长效合作模式。其中,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 目成功结项,成为机制落地的关键里程碑—— 该项目通过明确校企双方在人才 标准制定、课程开发、实习管理等环节的权责,形成了一套流程清晰、标准明确、 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典型经验,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宝贵参考。同时,学校主动 加入海尔集团牵头的产教融合体,借助龙头企业的产业资源、技术优势与品牌影 响力,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的广度(覆盖智能家电全产业链)与深度(深入核心技 术研发环节),打破了校企合作“浅尝辄止 ” 的瓶颈。

(三)服务产业能力持续增强,释放“协同创新 ”溢出效应

为破解“教学与产业脱节 ”难题,学校创新构建企业教师实践基地、产业 教授、企业导师“三维师资体系 ”:通过企业教师实践基地,让校内教师定期 深入企业一线参与生产实践,更新技术认知;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担任产业教授, 将产业前沿动态与技术需求引入课堂;选派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导师,全程指 导学生实践与项目开发。这一体系不仅让教学团队的实战水平显著提升,更实现 了“教学反哺产业” 的突破 —— 依托该体系,校企联合攻克了 5 项智能家 电生产技术难题(热水器装配工艺优化、包装线智能控制系统效率提升等),共 同申请发明专利1 项、软件著作权 3 个,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痛点,为产业升 级注入了“职教动能 ”,充分彰显了校企协同创新的溢出效应。

图 16、海尔企业为学校培养的大量优秀毕业生发来感谢信

四、新程:锚定高质量发展,开启校企协同育人新篇章

面向未来,将从以下三方面开启新征程:

(一)深化合作领域,聚焦产业前沿布局

紧跟智能家电产业“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 ” 发展趋势,与合作企业共 同拓展新的合作方向:一是共建“智能家电数字化实训中心 ”,引入工业互联 网、AI 质检等前沿技术设备,培养符合产业升级需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;二是 联合开设“绿色家电技术专班 ”,围绕新能源家电、低碳环保技术开展人才培 养,助力“双碳 ” 目标实现;三是深度参与企业核心研发项目,推动校企合作 从“技术服务 ” 向 “创新研发 ” 升级,力争未来 3 年联合攻克 10 项以上 产业关键技术难题。

(二)完善保障机制,夯实合作发展根基

为确保校企合作长期稳定推进,将进一步完善三大保障机制:一是建立 “校 企协同管理委员会 ”,由学校领导、企业高管、行业专家共同组成,定期召开会 议统筹规划合作方向、解决合作难题;二是设立“产教融合专项基金 ”,用于 支持师资培训、实训设备更新、学生创新项目孵化等,保障合作项目落地见效; 三是构建“动态评估体系 ”,从人才培养质量、产业服务成效、合作满意度等 维度,定期对校企合作进行评估优化,避免合作“形式化 ”。

(三)扩大示范效应,赋能区域产业发展

依托现有合作成果,打造“高职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”,面向区域内其他高 职院校、中小家电企业开展经验分享与技术服务:一方面,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、 开放实训基地等方式,推广 “订单培养 + 项目共建 + 师资共培 ” 模式,带动 更多院校提升育人质量;另一方面,为区域内中小家电企业提供技术咨询、员工 培训服务,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瓶颈与人才短缺问题,助力区域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式发展,实现“职教赋能产业、产业反哺职教 ” 的良性循环。

正所谓:智家携手育良才,破局双难壁垒开。订单融课通岗路,双师互训扫 尘埃。实训升级强本领,技援反哺共登台。五年硕果盈枝满,再续新程向未来。